(
课件网)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开拓·奉献 团结·进取·勤奋·求实 探究新知 问题1 如图,已知平面内两点 如何求P1P2间的距离 探究新知 追问1 答案: 我们学过什么知识可以刻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在学习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时,我们定义有向线段 利用向量的模求 的长度(模). 探究新知 追问2 答案: 如何用坐标表示向量 ? 向量的坐标表示等于此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即 探究新知 追问3 答案: 如何求向量 的模? 由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的坐标表示得: 因此, 两点间的距离为 特别的,原点O(0,0)与任一点P(x,y)间的距离: 探究新知 追问4 答案: 学习平面几何时,我们往往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 长度.基于点坐标的意义,你能构造出适当的直角三角形吗? 因为点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是点“水平方向”和 “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所以,我们选择与坐 标轴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如图添加辅助线,这样,这些线段长度很容易用坐标表示. 探究新知 追问5 答案: 如何求|P1P2| 点A的坐标为(x2,y1), 如果两点所在直线平行或垂直于x轴,则 知识应用 例1 解: 方法1:因为P在x轴上,设所求点P(x,0)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已知点 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并求出|PA|的值. ) ,B(2,2), 解得:x=1 由已知|PA|=|PB|得 所以所求点为P(1,0),且 知识应用 例1 解: 方法2: 已知点 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并求出|PA|的值. ) ,B(2,2), 由|PA|=|PB|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 知,线段AB的中点 ) ,B(2,2) 直线AB的斜率 ,其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 知识应用 例1 解: 方法2: 已知点 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并求出|PA|的值. ) ,B(2,2), 则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由点P在x轴上,令y=0,解得x=1 则P(1,0), 知识应用 例1 总结: 第一种方法通过设点P的坐标,借助两点距离公式建立关于P点横坐标的 方程,通过解方程,问题得到解决. 第二种方法虽然计算较复杂,但也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研究方法, 即:先把已知条件中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几何性质,再用代数的方 法求解,体现了形与数、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已知点 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并求出|PA|的值. ) ,B(2,2), 知识应用 例2 用坐标法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追问1 答案: 知识应用 什么是坐标法? 坐标法就是把图形放入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再代数运算,并将代数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追问2 答案: 知识应用 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我们需要表示出两条对角线和邻边的长度.所以要知道A,B,C,D 四点的坐标. 因此,我们要建立的坐标系应该能使这四点的坐标尽 可能简洁的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把某个顶点为坐标原点,并 让某条边在轴上. 追问2 答案: 知识应用 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边AB所在直线为x轴, 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A(0,0) 追问3 答案: 知识应用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说需要设出哪些点的坐标? 因为因为B点在x轴上,所以可以设点B(a,0). 因为OB与CD平行且相等, 所以C,D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差a. 也就是说,需要从C,D中任选一个点 设出坐标,就能把另一点坐标表示出来. 这里,我们不妨设D点坐标(b,c). 则C(a+b,c) 追问4 答案: 知识应用 如何用顶点坐标表示对角线的长度及边长? . 所以 追问5 答案: 知识应用 , . 你是否还有其他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