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183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培优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424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三,解析,人教,物理,九年级,学年
    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培优卷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不能使用计算器。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试卷难度:0.75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B C A D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C 1.D A.锻打铁,对铁做功,铁的内能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暖手宝取暖,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饮料中加冰块,饮料的内能转移给冰块,饮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浓氨水未接触含有酚酞溶液的纸花变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导致染料分子从源头扩散到纸花。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3.C AD.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D错误; B.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4.B 甲状态到乙状态吸热,丙状态到甲状态吸热,说明乙状态的能量最高,为气态;丙状态能量最低,为固态,所以甲为液态。由乙到丙,即为从气态转化为固态,该过程称为凝华,凝华过程放热。 故选B。 5.B A.根据题意知道,暖手宝取暖,应用的应是凝胶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即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汽,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是先升华后凝华,故只有C正确. 7.A A.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所以内能增加,故A符合题意; BC.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加,分子动能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AB.由图可知,10~20min时间内,是该物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故AB错误; C.在第10min到第20min过程中,凝固放热,内能减少,故C错误; D.该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放出的热量相同,而该物质液态时的温度降低较快,所以液态时的比热容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9.C 根据公式可得,甲、乙两个金属块的温度变化量之比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A.手工制作艾米果时,手对面皮施加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不同的形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瓦罐汤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同时也是存在斥力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说明了气味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A.拿热馒头前手沾点水,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避免烫伤,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故A正确; B.水饺放入冰箱后变硬,水饺中的水凝固成冰,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