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用水分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可以利用食盐能溶解于水而沙子不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分离两者;了解分离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认识到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媒介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分离方案和实施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各步骤的作用,发展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参与分离食盐和沙子的实验,学会折叠滤纸、搭建过滤装置、进行蒸发操作等技能;能观察并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激发对物质分离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操作意识;认识到分离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水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理解水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正确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理解过滤和蒸发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通过视频“盐的制作过程”引出主题,水不仅能溶解物质,还能分离物质。用海水晒制食盐,水分蒸发后,粗盐就出现了。 提出问题:“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如何利用水能溶解食盐和水能蒸发的性质,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说一说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已有的知识(食盐能溶解于水,沙子不能),初步说出可能的方法,导入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二)知识探究(25分钟) 探索1:说一说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方法 展示食盐和沙,引导学生填写特征比较表(颜色、颗粒大小、能否溶解在水中、透明度): 食盐:白色、颗粒小、能溶解、半透明。 沙:褐色、颗粒小、不能溶解、不透明。 基于特征差异,引导学生提出分离方法:用水分离,即利用食盐能溶解于水而沙子不能的性质。 探索2:实验分离食盐和沙子 实验准备:调制“粗盐”(食盐与少量沙子混合),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溶解。将“粗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沙子沉在底部。 第二步:过滤。 搭建过滤装置:将滤纸对折两次成漏斗状,放入漏斗中,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或放在烧杯上),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将溶解后的混合物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观察到滤纸上留下沙子,烧杯中得到澄清的食盐水。 第三步:蒸发。 将澄清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放在三脚架上。 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利用余热将白色颗粒烘干,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食盐颗粒。 安全提醒: 必须在老师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加热过程中不要触碰仪器,以免烫伤。 蒸发皿中的液体快要变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过滤和蒸发操作的规范性。 (三)研讨总结(7分钟) 研讨1:“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子没有发生变化,食盐先是溶解,后面蒸发结晶。 研讨2:“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水作为媒介,能溶解食盐,使食盐和沙子分离,方便后续通过过滤和蒸发分别得到沙子和食盐。 研讨3:“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会,因为水在常温状态下也会发生蒸发现象,只是时间会比较长。 (四)板书设计 用水分离 分离对象:食盐和沙子(粗盐) 分离依据:食盐能溶解于水,沙子不能溶解于水 分离步骤: 溶解:食盐溶解,沙子不溶解 过滤:分离出沙子,得到食盐水(装置:漏斗、滤纸、烧杯) 蒸发:得到食盐(装置: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 水的作用:媒介(溶解食盐,实现分离) 相关概念:过滤、蒸发结晶 (五)课堂练习 1.沙子不能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