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第10课秦皇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新设计】 本课所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是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是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根据初一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等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目标,本课主要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同时他们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古代史人物故事等,对这段历史应该有些兴趣。但是他们是比较感性的,而且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因此本课不宜过理论太强,只能通过影像、图片资料创设情景、创设学生角色扮演等活动,并提供一些相对简单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秦始皇的伟大及他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 确立依据:因为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且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因此秦的统一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确立依据:这个内容需要学生从背景、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易主观臆断。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新课(约4分钟):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即插入秦始皇图像及秦始皇登基影像片段,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战国七雄有哪些 秦为什么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呢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为分析后面的秦统一的意义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第一部分内容:秦的统一(3分钟)。 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制作动态地图,演示秦灭六国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秦统一的时间、特点、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 2、第二部分内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23分钟)。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先利用幻灯片创设问题:假如你是秦朝的君主,你会怎么来治理它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7-59文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这些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探究式“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思维方式。 ①政治措施:运用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创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指导学生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 设计意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运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通过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让学生对分封制的劣,郡县制的优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郡县制的理解,得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经济文化措施:运用多媒体手段插入秦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体验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