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磁铁的两极———南极与北极,并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铁的基本结构、磁极的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简单实验验证磁极的性质。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磁极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掌握磁铁的基本性质,还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和记录现象,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此外,学生将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认识磁铁的两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建立磁现象的科学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学生能够归纳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学生能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磁极实验,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记录实验现象,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4)态度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乐于合作交流,养成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掌握“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磁现象,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提升科学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渡。 (2)如何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准确判断磁铁的南北极,并理解磁极的指向性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观察记录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1)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铁屑、支架、细线、水槽、泡沫板、记录表。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套磁铁、小磁针、铁屑、记录纸。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根条形磁铁和一些小铁钉,提问:谁能用这根磁铁把铁钉吸起来? 学生踊跃尝试,发现磁铁能吸起铁钉。 教师追问:磁铁是不是哪里都能吸?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用磁铁不同部位去吸铁钉,发现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 教师引导:这说明磁铁的两端特别厉害,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磁极。 板书:磁铁的磁极。 教师继续提问:这两个磁极一样吗?它们之间会不会有特别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磁极小侦探”,揭开它们的秘密。 二、提出猜想 教师出示两根相同的条形磁铁,提问:如果让这两根磁铁的“两端”靠近,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猜想:有的认为会吸在一起,有的认为会推开,还有的认为没反应。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谁对谁错? 学生一致回答:做实验! 教师小结: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实验探究一:磁极的吸引力 教师发放材料:每组两根条形磁铁、一张记录表。 实验要求:用两根磁铁的四个“端”分别靠近,观察现象并记录“吸”或“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动作轻、观察细、记录真。 三分钟后,教师组织汇报:哪一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代表:我们把两根磁铁的红端靠近,感觉它们“打架”,会推开;把红端和蓝端靠近,它们“拥抱”,吸在一起。 教师板书:红—红:斥;红—蓝:吸。 教师引导: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结果?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磁铁的两极相遇时,有时吸,有时斥。 四、实验探究二:给磁极起名字 教师出示一根小磁针,提问:这根小磁针静止后,它的两端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观察:一端指北,一端指南。 教师讲解:人们把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教师板书:N———北极;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