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677

19.1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课件(39页PPT)-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67398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1,九年级,物理,2024,科版,学年
  • cover
19.1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十九章 电能从哪里来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9.1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 能依据实验事实精准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熟练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全程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深刻体会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有效锻炼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能力。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交流,显著增强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激发对物理学科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深切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与曲折,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深刻认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全面、深入探究并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透彻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精准提炼、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条件。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回顾奥斯特实验,提问:“奥斯特实验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实现了电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 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现场连接电路,摇动发电机手柄,使小灯泡发光。提问:“是什么让小灯泡亮起来了?” 引导学生思考磁与电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30 分钟) 电磁感应现象的初步探究(10 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1:将一根导体棒用导线连接,组成闭合电路,把导体棒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当导体棒静止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当导体棒沿水平方向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导体棒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或沿磁场方向前后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问:“为什么导体棒在磁场中做不同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不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深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5 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还有其他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线圈、灵敏电流表、导线、开关。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 2:把条形磁铁插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将条形磁铁静止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实验 3:两个线圈 A、B 套在一起,线圈 A 通过开关、滑动变阻器与电源相连,线圈 B 与灵敏电流表相连。闭合开关瞬间,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开关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开关闭合后,保持滑片不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在黑板上。 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在实验 2 和实验 3 中,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电流表指针会偏转,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偏转?” 引导学生从磁场、闭合电路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归纳: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如实验 3 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从而改变线圈 A 产生的磁场强度)、改变闭合电路在磁场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