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重难点: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明月图)学生由图忆及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再指名背诵并说说诗的大意。 2.认识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并导入新课。 3.板书课题(板书:静夜思),了解题意。 (1)读课题,指导认读生字“静、思”。 静 读“jìnɡ”,可以组词识记:安静、宁静、清静、静心。 思 读“sī”,心字底。古人造字时,误认为是用心想的,因此,心字底的字一般都和思想、思考有关,如“想、忘、念”等。 (2)引导学生释题并齐读课题。(静夜思,即在静寂的夜晚思念故乡之意。)二、读诗文,识生字 1.学生圈出本课生字,自主拼读。(课件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学生认真听生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由拼读诗句,多读几遍。同桌互读互纠,教师正音。其后听古诗朗读音频,尝试学着读出节奏感。 3.(课件出示生字)请会读的学生来当小老师,领其余学生认读。 4.和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汇报。 (1)识记字形。 ①熟字加偏旁:争+青=静;木+广=床;田+心=思;古+攵=故。 ②形近字比较:低———底;光———先。 ③利用生活经验组词:举———举手、举例、举动; 光———光亮、月光、灯光。 ④创编字谜:◇古文反着写———故 ◇心上一块田———思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木旁———床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小老师领读、齐读、接读、师生共读等。 三、写生字,明写法 1.(课件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回忆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并范写,学生书空。 思 “田”的第二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 床 “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的横不宜过长。 前 下部竖向笔画平行,“月”的撇变成竖。 地 左边第三笔是提;右边第二笔起笔较高。 故 注意笔画间的穿插。注意反文与折文的区别,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乡 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长撇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 4.展示学生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配乐读,重拓展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静夜思》)学生边听边跟着小声地朗读。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忆旧知,识字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同桌合作,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语。 2.同桌合作,用会写字与熟字组词,再听写词语,全写对了,就在听写本上画上一朵小红花;有错误,帮助纠正。 3.指几名学生接力读古诗,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注意听,注意字的读音。二、读古诗,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示范朗读。 (2)读出古诗的节奏。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如第二句诗写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由此引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朗读;第四句诗中,诗人借明月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朗读时可以放慢节奏。 (3)熟读成诵。可以教师范读,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