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0627

第6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日期:2025-10-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26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遗传,必修,2019,高中,生物学
    单元素养测评卷(六) 1.C [解析]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看,当今生物的细胞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结构基础属于细胞水平,A错误;从比较解剖学证据看,对比不同物种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推断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不能比较基因序列,B错误;从胚胎学证据看,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会出现鳃裂和尾,C正确;从化石证据看,通过较早形成的化石研究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D错误。 2.C [解析] 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碱基序列越相似,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已知人的一段DNA分子单链是AGGCATAAACCA,其互补链是TCCGTATTTGGT,比较四个选项的DNA分子单链碱基序列可知,与人亲缘关系最近即与该段碱基序列相差最少的是TCCGTAGAAGGT,C正确。 3.A [解析]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根据培育目的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代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所需的品种,A正确。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C错误。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其基因库的变化不一定是相同的,D错误。 4.B [解析] 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都为50%,C错误;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携带色盲基因就会患病,并不意味着男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错误。 5.A [解析] 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平方,即(20%)2=4%,但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则种群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1/2=2%;由于雄性果蝇含有一条X染色体,则雄性果蝇中Xb基因频率就是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但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则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1/2=10%,A正确。 6.A [解析] 根据题干,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aa个体每年减少2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假设P年时AA个体为30个,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30个,则P点下一年,AA、Aa、aa个体分别为33、44、24个,则A基因频率=(33×2+44)/(33×2+44×2+24×2)×100%≈54.5%,A错误;由图可知,过程a表示由于河流分割产生的地理隔离,b表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意味着两者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需产生生殖隔离,需经过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由图(2)可知,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若出现生存环境的改变,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D正确。 7.B [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题干中没有涉及隔离,A不符合题意;高大树木通过修剪和塑造长成一棵盆景矮树,但是其后代长大后仍然是高大树木,可以用来说明矮树是获得性的性状,不能遗传到下一代,所以可以用来反驳适应的形成是由于获得性遗传,B符合题意;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题干中没有涉及突变,C不符合题意;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题干中没有涉及选择,D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 t时刻甲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2,a的基因频率为0.8,因此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都是0.8×0.2×2=0.32,A正确;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未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B错误;根据题图无法确定t时刻甲、乙种群是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