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451

第14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32862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13 唐诗五首 任职杭州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后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 晚年生活 白居易年近六旬时,开始逐渐引退,定居洛阳,官终刑部尚书。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时常与著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水利专家 ①兴建西湖大堤 加高湖堤,修筑水闸,灌溉农田。 ②泄洪解决方案 预留泄洪通道 ③盗水解决方案 统一管理,日常巡检 ④生活用水配套 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对苏轼的影响 白居易一直是苏轼的偶像,“东坡”之名也从白居易在忠州开辟的东坡而来,苏轼后来主政杭州,也追随白居易的步伐,致力杭州的水利工程建设。 “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 ———《钱塘六井记》 杭州刺史 治理杭州西湖 822-824 ①贯通大运河 满足苏州陆路交通和水运需要 ②帮助农业灌溉 缓解苏州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 ③城市景观建设 河堤上栽桃李,塘中种莲荷 苏州刺史 疏通苏州州山塘河 825-826 开凿八节滩 年过古稀,与僧人悲智道遇发愿 号召贫者出力,仁者施财 尽施家财,以利舟楫通行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二)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退休官员 开凿龙门八节滩 844 诗歌成就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的诗通俗易懂,主要包括讽喻诗、叙事诗和闲适诗三类。 讽喻诗 为民而作 揭露政治黑暗,抨击现实流弊,表现爱憎分明的情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 叙事诗 语言通俗 多为长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闲适诗 轻快闲适 知足常乐的轻快之音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地点 即西湖 季节: 春天 事情: 出游 事件:诗人在春天到钱塘湖出游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背景链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jiǎ yīnɡ mò zhuó xínɡ dī 诗词诵读 此诗押“i”韵:西、泥、蹄、堤。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译 文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 译 文 向阳的树。 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译 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译 文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指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