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2124

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梳理+练习(有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20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梳理,练习,答案
  • cover
六上第五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梳理+练习(有答案) 一、课文基础考点精选 (一)作者及背景速记 作者:本文由沈重(1915-1986)采写,原载于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后经整理改编为课文。 背景: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铁壁合围”战术),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与根据地群众。9月25日,日军3500余人进攻狼牙山地区(位于河北易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企图一举歼灭驻守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七连六班奉命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终五位战士完成阻击任务,弹尽粮绝后跳下悬崖(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存,其余三人壮烈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①接受任务;②诱敌上山;③引上绝路;④英勇歼敌;⑤跳下悬崖。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二)生字词(易错重点) 日寇(rì kòu):指日本侵略者(“寇”不要写成“冠”)。 晋察冀(jìn chá jì):抗日战争时期的三大根据地之一(山西、察哈尔、河北的合称,文中指晋察冀军区)。 抡(lūn):用力挥动(如“抡起胳膊”),读“lūn”(不要读成“lún”)。 雹(báo):空中降下的冰块(文中“雹子”指冰雹,形容子弹密集如冰雹砸落)。 屹(yì)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如“屹立在顶峰”),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中形容班长马宝玉的决定)。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文中形容五壮士跳崖的壮举震撼山河)。 二、核心阅读考点解析 考点1:概括主要内容(如何用简洁语言总结全文?) 常见问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狼牙山五壮士》的主要内容。 答题思路: ① 要素归纳法:提取时间(1941年秋)、地点(狼牙山)、人物(五位战士)、事件(掩护转移、引敌上山、顶峰歼敌、跳崖殉国)。 ② 顺序串联法:按“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崖殉国”的顺序概括关键情节。 ③ 核心提炼法:突出“掩护群众和主力”与“宁死不屈”的核心矛盾。 答题公式: 本文记叙了1941年秋,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等),为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将敌人引向狼牙山绝路,在顶峰用石块与敌人激战,最终子弹打光后宁死不屈、跳崖殉国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热爱祖国、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考点2:场景与细节描写赏析(如何体会“英勇无畏”的具体表现?) 常见问法:文中“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话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题思路: ① 抓关键词:找出描写人物动作(如“抢前一步”“猛地举起”)、语言(如“同志们!用石头砸!”)、神态(如“脸上露出仇恨的神情”)或环境(如“狼牙山顶峰”“悬崖绝壁”)的语句。 ② 析手法:判断是否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比喻/夸张等修辞,或对比、衬托等手法。 ③ 悟情感/精神:分析这些描写如何突出人物的英勇、坚定或对敌人的仇恨。 答题公式: “通过_____(手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生动刻画了_____(人物,如五壮士/班长马宝玉)(具体行为,如‘抢夺石头砸向敌人’)的场景,突出了他们(精神品质,如‘对胜利的坚守/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视死如归的决心’)。 考点3:标题含义与作用(为什么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 常见问法:课文为什么用“狼牙山五壮士”而不用“狼牙山五战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