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质量守恒定律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增加 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 D.将一定质量的水冷凝后结成冰,质量不变 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只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通过化学变化,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3.下列科学家和相关研究对应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道尔顿、门捷列夫先后提出了原子论、分子学说 C.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石油化工的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4.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蔗糖和水 5.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来自蓝铜矿颜料,蓝铜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加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化合物,则加热该物质不可能生成的是 A. B. C. D. 6.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个数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8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是反应物,丙、戊是生成物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比为1:3 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g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9.合成甲醇(CH3OH)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方框内另一种反应物的微粒示意图为 A. B. C. D.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7 反应后质量/g 10 5 8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丁物质的待测值为22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1.在化学反应中,已知13g A跟4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6 B.52 C.44 D.32 12.硫酸铝铵晶体【NH4Al(SO4)2 xH2O】在空气中持续加热生成某金属氧化物。加热该晶体时剩余固体质量和成分随温度变化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铝铵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Al2O3 B.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12 C.当T2℃~T3℃时生成的气体是氨气 D.固体乙的成分是Al(OH)3 二、实验题 13.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图: (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 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的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的质量 (2)将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