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词连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走进作者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太史公自序》等。 人物介绍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中国战国末期赵国名将。 廉颇作为赵国末期的主要军事将领,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战功卓著。后世有说法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人物介绍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背景介绍 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国力最强。“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魏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于是企图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初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 。 2、说说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 交流讨论 说说自己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是否回读,在哪些地方回读。 本文共1600余字,我阅读用时约( )分钟。 感知大意 说说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 相: 廉颇 将: 蔺相如 交流讨论 方法导航: 两个小朋友的话提示我们一眼看到的内容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阅读时要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能一眼看到多个词语甚至是一句话。 再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圈出本课生字词。 2、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我会认 璧 臣 强 诺 划 典 罪 廉 抵 御 辞 辱 擅 缶 卿 削 袍 bì chén qiáng nuò huá diǎn zuì lián dǐ cí yù rǔ shàn fǒu qīng xuē páo qiáng 强 (强大、顽强) 释义: 1.弓有力。2.健壮;使健壮。3.强大;使强大。4.使用强力。5.强者。6.坚定;刚毅。7.横暴。8.程度高。9.好;优越。10.有余。 多音字 qiǎng (强逼、勉强) 释义: 1.硬要;迫使;勉强。 jiàng (倔强、强嘴) 释义: 1.态度强(qiáng)硬;执拗。 huá 划 (划船、划拳) 释义: 1.拨水前进。2.小船。3.合算。4.用尖利的刀在物体表面刻。5.擦;抹掉。 多音字 huà (计划、划拨) 释义: 1.把整体分开。2.谋划;拟定做事的办法和步骤等。3.(把账目或钱物)分出来拨给。 xuē 削 (削弱、瘦削) 释义: 1.义同“{削}”(xiāo)。用于合成词和成语。2.减少;减弱。3.指删改文字。4.除去。5.搜刮;掠取。 多音字 xiāo (削皮、刀削面) 释义: 1.用刀平而略斜地切去物体的表层。2.(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 召 臣 议 缺 宫 抄 罪 怯 拒 荆 我会写 献 诺 承 典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感知大意 1 2 3 4 5 6 7 9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 感知大意 这几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写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写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写“渑池会面”的故事。 1~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15~17自然段 感知大意 抓住关键情节梳理文中所讲的三个故事里“将”与“相”分别做了些什么?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带璧换城;知道秦王无诚意,送璧回赵。立功,官至上大夫。 避免与廉颇见面,回车退避。与门客们陈说利害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