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612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复习课件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6346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第二,早期,现代化,初步,探索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综合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 单元概览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戊戌变法的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 二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 四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知识图谱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探索变法图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名义上镇压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实质上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探索 危机 探索自强求富,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洋务运动 背景 时间 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性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中央: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李鸿章(1823—1901)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1 洋务运动的内容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教育事业 军事事业 以“自强”为口号,代表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以“求富”为口号,代表为: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①兴办新式学校;②设立翻译馆;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①组建洋枪队;②建成四大海军;③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建省;④1885年,台湾建省 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材料一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 1.洋务运动的专业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推动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从中启示? 失败原因 启示 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根本原因:只引进先进的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不触动封建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1 美、日侵略台湾———东南海疆危机 背景 时间 国家 过程 结果 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清政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