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测16 期末检测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东莞高一上期末)红山文化早中期祭祀仪式多在定居性聚落内,晚期的礼仪活动场所则相对独立,远离聚落,形制复杂。如牛河梁的“女神庙”遗址,由“女神庙”、山台、建筑基址、祭祀坑组合而成。该变化说明( ) 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 B.神权统治格局形成 C.早期文明曙光初现 D.等级森严秩序建立 2.(2025·安徽部分地市高一下开学考)汉朝实行屯戍制度,对戍卒有一套严密的控制、管理及组织系统。屯戍制度规定,各部候长要按月编制戍卒名籍,移报候官署,并经候官向都尉府、太守府逐级移报。这一规定( ) A.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 B.旨在配备戍卒物资供应 C.加强了编户齐民推行 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3.(2025·湖北部分市州高一上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公文制作制度:卷轴制度,用印制度,骑缝、押缝制度(即在页面粘连处加盖印章),一文一事制度等。公文制作制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治国方略的调整 B.造纸技术的改进 C.科举制度的形成 D.门阀政治的兴盛 4.(2025·云南昭通一中教研联盟高一上期末)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铜钱铸造量统计图,①处铜钱铸造量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 A.铜矿采冶受制于技术 B.交子流通于商品市场 C.金属货币不断地流入 D.赋税制度出现了变革 5.(2025·大连高一上期末)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1800年左右中国经济时说,在资源利用方面,丰富的人力在所有过程(灌溉、稻米种植、运输和手工业等)中的利用率达到很高程度,但技术水平则仍停滞不前,人口增长趋势抵消生产的任何增加。作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中国( ) A.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B.小农经济占压倒性优势 C.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D.人口增长抑制社会进步 6.(2025·云南昭通一中教研联盟高一上期末)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 ) A.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C.列强对中国侵略开始资本输出 D.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外交 7.(2024·吕梁高一上期末)20世纪初,在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国人逐渐鲜明地将进口货物与本土货物区分为外货和国货,抵制外货、倡导国货的运动风起云涌,进而孕育出一批知名国货品牌。据此可知,“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 ) A.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 B.推动国货品牌走向世界 C.有效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8.(2024·昆明高一上期末)五四运动时期的先进分子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济世救民的使命感,以抵御外国侵略、追求人民幸福为己任,同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才走向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救亡图存道路。据此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 B.科学理论的先进性 C.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 D.学生运动积极推动 9.(2024·锦州高一上期末)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阀政权”的政治构想。这表明(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现实国情 B.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D.理论创新成为党内主要工作 10.(2025·大连高一上期末)1932年,当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清剿”红军时,大批贫苦农民积极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当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时,贫苦农民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