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4681

24 穿井得一人 教案 (2)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22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穿井,一人,教案
  • cover
24 穿井得一人 教案 1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字词,初步掌握古文翻译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古文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对自己有所启迪。 2重点难点 重点:古文翻译及朗读。难点:寓意理解。 3目标链接 1、作者简介: 吕不韦( ———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3、古文翻译方法 1)“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 例如,“孔子东游”,中的人名“孔子”就不用变化而直接保留。 2)“删”,就是去掉没有实际意义、现在已经不用的词语。 例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中“也”字表示陈述语气,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删掉。 3)“补”,就是补出省略的成份。古代汉语省略的成份比较多,通常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等。翻译时要把它补出来,而且用括号表示。 例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句的就应该补充括号里面的一些词语: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到了)中午时(距离)(人)近。 4)“变”,就是把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例如,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中,“日”就要变成“太阳”,“出”变成“出来”,“如”变成“如同”等双音词。 5)“换”,是把一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换成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当的词语。 例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中,“汤”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和古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翻译时,要把它换成“热水”一词,否则语意不通。 又如,“子将安之?”中的“安”字,现代汉语中是“平安”、“安全”、“安排”等义,而在原文中,古代汉语的意思却是“哪里”,两者大相径庭,翻译时,要把“安”换成“哪里”,否则就无法理解。 6)“调”,就是翻译时,把倒装句的句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 例如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一句中“于丁氏”就应该提到“问之”的前面。译为“宋国国君就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的真相)。”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本文选自《 》,是一篇( )故事。 《吕氏春秋》编写者之一“吕不韦”是( )时期卫国人,官居( )之职。 2.给加点字词注音 家无井而出溉( )汲( )。 3.解释加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 2)及其家穿井( )( ) 3)有闻而传之者 ( )( ) 4)国人道之 ( ) 5)得一人之使 ( ) 6)常一人居外( ) 3.重点句子翻译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 2)及其家穿井。 ( ) 3)有闻而传之者。 ( )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4.朗读课文。 要求先画出停顿、重音等,再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2【活动】合作学习 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