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溜索》 教学设计 1、了解“溜索”这种原始的生活出行方式,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笔记小说的特点。 2、感受文章用词精妙的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吧! 【走近作者】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风格独树一帜,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代表作有小说集《棋王》《遍地风流》,散文作品集《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作者生平】阿城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1984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担任电影《大明星》的编剧,开启他的编剧生涯。1996年,凭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15年担任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作家-出卷网-1998年版)。略有改动。地处西南的怒江大峡谷,山川险峻,谷深壑长,岩壁陡峭,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极大,在交通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难以架设桥梁,更难以行舟摆渡。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族人民,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溜索的产生,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惊险的通过溜索渡河的经历。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具有散文化倾向。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代表作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