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5031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3.12《伯牙鼓琴》导学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16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七年级,人教,新疆,专用,3.12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伯牙鼓琴 》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执教: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能力目标:翻译课文,读懂文意,背诵课文。 (重点) 情感目标:复述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难点) 预习导学 一.作者简介 列子,姓_____ ,名 _____,_____时期 郑国人,_____家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终身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_____ _____。21cnjy.com 《列子》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卒( )逢暴雨 2.乃援( )琴 3.舍( )琴 4.辄( )穷其趣 5.子之听夫( )志 三.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得流畅 读出情感 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解释字词。 (1)善鼓琴_____ (2)志在高山_____ (3)善哉 _____ (4)必得之_____ (5)泰山之阴_____ (6)卒逢暴雨_____ (7)更造山崩之音_____ (8)辄穷其趣 _____ (9)于何逃声_____ 2.翻译句子。 (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山崩之势。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6)子之听夫志,想象尤吾心。吾于何逃声哉? 二.理解文意 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 2.鲁迅曾赠给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 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表达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得深厚情谊。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知音”“知己”的理解。 3.复述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①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②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1·cn·jy·com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21教育网 《伯牙善鼓琴》导学测评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基础题———初显身手 1.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0分) (1)志在高山_____ (2)卒逢暴雨_____ (3)洋洋兮若江河 _____ (4)于何逃声_____ 2.翻译句子。(20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子之听夫志,想象尤吾心。吾于何逃声哉? 能力题———挑战自我 3.下列划横线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10分)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 舍琴而叹 太丘舍去 C. 初为霖雨之操 子之听夫志 D.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 4.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0分) A.《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又叫列御寇,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学派的代表人。 B. 《伯牙善鼓琴》中,伯牙与子期都有很高的音乐造诣,所以二人才情投意合,惺惺相惜。 C.“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出自《伯牙善鼓琴》这篇文章,比喻知音或知己,也形容乐曲高妙。 D. 《伯牙善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得,知音难求。我们一定要用一颗诚挚的心与他人交往,珍惜友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拓展题———勇攀高峰 5.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