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质量守恒定律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2.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是 A.物质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总数 3.某同学在实验时不慎将铝片掉入一杯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产生大量气泡,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的(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氢气 D.二氧化硫 4.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1∶1 B.2∶1 C.4∶1 D.5∶1 5.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6.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 C.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每两份质量的碳和一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一氧化碳 7.古籍《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之”说明该反应需要加热 B.“水银”是指金属银 C.上述反应中可能有硫生成 D.“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化学变化 8.下列物质均可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氮气的是 A.C2H4 B.NH3 C.H2S D.PH3 9.某化合物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化合物的质量为1.2g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D.化合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3 10.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甲、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15 D.若继续反应至丙为55g,则此时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11 二、非选择题 11.利用注射器模拟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接通电源。 (1)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2)下列实验也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的净化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水的蒸发 D.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3)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利用12V直流电源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数据如下: 编号 温度(℃) NaOH溶液浓度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mL) 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mL) 电解时间(s) a 20 2% 20 9.8 54.0 b 20 5% 20 9.8 36.2 c 30 2% 20 9.9 x d 30 5% 20 9.9 35.4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实验c的电解时间“x”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32.4 B.35.2 C.50.2 D.55.6 ③某同学在做完上述分组实验后,发现电解水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实验d.他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更快速电解水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他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直流电的电压也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则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温度:10℃,NaOH溶液浓度:5%,电压:12V B.温度:20℃,NaOH溶液浓度:5%,电压:12V C.温度:30℃,NaOH溶液浓度:5%,电压:15V 1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综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