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169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新版教材课时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9-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981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分层,单元,一体化,作业,背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概述:国民革命运动 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共对立:1927年--1937年,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围剿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日渐成长壮大,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单元时空: 1.阶段特征:国共合作、国共对立 (1)政治:国共两党从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到分裂对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由照搬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到逐渐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2)经济: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3)思想文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外联系:中国借鉴俄国革命经验,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后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日本加紧侵华,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3.专题线索: 一条主线 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到对峙。 一条道路 井冈山道路 两大革命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两个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五次会议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五大事件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022年课标】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事;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思维导学】 【名词解释】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背记要点】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5.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①表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②影响:国民革命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①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②统一:1928年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