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791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7276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统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边读边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能结合课文例子说出想象的内容。 2.学会用 “霎时、忽然” 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描绘事物,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3.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字距均匀、重心平稳,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4.朗读并背诵古诗《鹿柴》,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5.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积累并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 2.学会用时间词语描绘事物,规范书写汉字。 3.理解《鹿柴》的诗意,想象画面。 难点 1.灵活运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将词语自然融入具体场景描写中。 2体会《鹿柴》中 “以动衬静” 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静谧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自然之美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鸟儿的灵动,这些美景不仅能通过眼睛看到,还能通过文字在脑海中 “重现”。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学习如何让文字变成 “活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交流平台:边读边想象画面 1方法回顾 出示《观潮》片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这段文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结合视觉 “白线变粗”、听觉 “浪涛声” 想象) 出示《现代诗二首》中 “倦鸟驮着夕阳飞翔” 的描述: 师:这里除了画面,还能 “听” 到什么?(鸟儿鸣叫、翅膀扇动声) 总结方法 师: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 (三)词语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1.认读与分类 出示词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如 “锣”“喧”“聋”“霄”“彻” )。 分类游戏:“声音大”“声音小”“没声音” 三类卡片 解释词语意思并引导想象画面。 2理解与想象 师:任选一个词语,用 “当我读到____时,我仿佛看 / 听到____” 说话。 示例:“读到‘人声鼎沸’,我仿佛看到菜市场里挤满了人,听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混在一起。” 同桌合作:一人说词语,另一人描述画面,轮流练习。 (四)词句运用:用时间词语描绘事物 词语辨析 出示词语: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师:这些词语都和什么有关?(时间变化)说说它们的区别(表示时间长短、快慢不同)。 仿写练习 出示例句:“(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顿时),海上掀起了巨浪……” 任务:从 “风、烟花、雷雨、小狗” 中选一个事物,用上 1-2 个时间词语写一段话。 示例:“雷雨来了,(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霎时)雷声震耳欲聋,(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小了。”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五)书写指导:规范书写 观察示范 出示《观潮》片段的书写范例,引导观察: 字距和标点与字的距离是否均匀? 练习书写 学生在练习纸上抄写范例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强调 “提笔即练字”,重点纠正 “逐、贯、翻” 等字的重心。 展示优秀作业,点评优点。 (六)古诗学习:《鹿柴》 初识诗人与题目 简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有 “诗佛” 之称。 释题:“柴” 同 “寨”,指栅栏,这里读 zhài,“鹿柴” 是地名。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 1:读通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词义(如 “返景” 指夕阳返照的光)。 任务 2:想象画面:“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空寂的山林里,看不见人,只听到说话声回荡) 任务 3:体会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的意境(夕阳余晖照进深林,洒在青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