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622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358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3.1,人教,必修,选择性,2019,数学
  • cover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作为一节概念新授课,本节课承前启后。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内容基础上,展开对抛物线的研究,通过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学习,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做了铺垫。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并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将抛物线的定义与椭圆、双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体现圆锥曲线内容的整体性;在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初中所学二次函数图象为什么是抛物线,这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一致性。在定义生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增强了抛物线概念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体现了新课标中对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感受抛物线的不同生成情境; 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特征; 通过抛物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 核心素养 通过抛物线的定义生成过程,提升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通过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习过椭圆、双曲线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抛物线的时候,在坐标系的建立选择、方程推导等环节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心理准备:经过高中一年多的锻炼,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具有较强的分组合作意识。 3、存在困难: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基础是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直观感知,但并不知道抛物线的几何特征,而且抽象概括能力略显不足,思维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难点:抛物线几何特征的发现 六、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设疑导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入法、讲授点拨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引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关于零重力飞机的科普视频。 师生活动:一起观看视频。 师:抛物线在航空航天科技与光电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这种曲线———抛物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初识抛物线的应用价值,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师:抛物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喷泉的形状、探照灯的灯罩面与其轴截面的交线等。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抛物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形成的轨迹呢? 设计意图:从最初的抛物线直观印象,到数学角度的严谨描述,设置疑问启发思考,进而自然产生探究抛物线严格定义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 (三)实践探究,形成定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折纸,跟着演示视频一起折一折。 学生活动一:折纸并绘制曲线。 问题1:同学们在折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点有什么相同的几何规律?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在反复折叠的过程发现几何规律:我们所做的11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它们到纸的边缘线的距离。 师:如果曲线上所有点都满足这种性质的话,我们就把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同学们刚才折纸得到的曲线就是一个近似的抛物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抛物线概念的实践印象。 师:为了让所画曲线更加精准,我们通过几何画板来观察动态过程。 信息技术展示: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抛物线的动态生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作图严谨意识,进一步体会抛物线的概念要点。 师:结合折纸活动和几何画板演示,我们知道了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