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7712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42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76858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统编,统治,视频,内嵌,PPT
  • cover
(课件网) 化身锦衣卫:解锁大明三大神秘案件 了解明朝的统治 七下 · 第15课 1.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认识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 3.了解明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明朝的建立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P86第一段,指出明朝建立的背景。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问题探究 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状况 自学:阅读课本86页找出明朝建立的概况 建立时间 都 城 建立者 在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百姓揭竿而起。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是谁领导的队伍消灭群雄,挥师北上,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朱元璋武定祸乱 随后,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 1368年 个人名片:传奇皇帝 幼时:家贫,替地主放牛 16岁:家破人亡,沦为乞丐 19岁:出家当和尚 25岁:投奔义军,反抗元朝 35岁:击败陈友谅,十年浴血 40岁:称帝建国,收复燕云十 六州。 英雄不问出处,我辈亦能成雄! 明太祖 去世后 靖难 之役 1421年 明太祖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 建文帝继位 采取“削藩”政策 明成祖 夺取帝位 明成祖 迁都北京 天子守国门 平定祸乱 的战役 阅读课本86页第二自然段,梳理明朝前期三位皇帝的继位过程 自主学习 1368年 迁都北京有何意义? 1、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北京是朱棣的发家之地,地处北方边境,“天子戍边”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北京作为国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对中国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件壹 化身锦衣卫:解锁大明三大神秘案件 了解明朝的统治 在明朝建国初期(1368-1380年),中央机构仍沿用元朝的部分制度,但逐渐调整,形成以中书省为核心的行政体系。 皇帝 ├─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 ├─ 左丞相、右丞相 (总理全国政务,左为大) │ ├─ 平章政事、参知政事(辅佐丞相处理政务) │ ——— 六部(下属机构) ├─ 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 ├─ 御史台(监察) ——— 其他机构:翰林院、九寺等(事务性机构) 明初中央机构有哪些? 明太祖对这样的中央机构满意吗?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87页第一段,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元灭原因: 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材料三: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说明胡相骄横擅权)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占城使者来朝,中书省未安排觐见时间,是谁如此胆大妄为,藐视皇权,引圣上大怒? (按明朝制度,外国使者来朝需向皇帝奏报,但1379年占城使者来朝时,胡惟庸未及时禀报,被朱元璋察觉后追责。) 吾乃左丞相,朝中之人皆为我所用,如此微末之事,推诿几句必能蒙混过关! 丞相权利过大。 面对圣怒,丞相胡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