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回顾 名称 类型 生活年代 脑容量 制作工具 用火情况 元谋人 直立人 距今约 170万年 ——— 打制石器 ——— 蓝田人 距今约 160万年 郧县人 距今约 100万年 北京人 直立人 距今约 70-20万年 平均 1088毫升 打制石器 学会用火 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 距今约 3万年 1300-1500毫升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元谋人 根据考古挖掘与研究,北京人遗址出土骨骼年龄测算,北京人平均寿命为17.7岁,山顶洞人遗址出土骨骼年龄测算,山顶洞人的平均寿命为26.4岁。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平均寿命. 面对生存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食物来源不稳定、采集狩猎存在危险、受自然灾害和季节影响大……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01 农业的起源与 定居生活 壹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阅读教材P9页梳理原始农业发展历程? 距今2万年 距今1万年 开始对一些野生 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 农作物: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的碳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出土的炭化粟粒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它们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水稻、粟和黍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稻(去壳后称大米) 原始农业耕作想象图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 定居生活 磨制工具 同桌之间找一找与定居生活相关还有哪些?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有哪些? 制作陶器 农作物的种植 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 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重要标志 制作陶器 意义: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 2.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距今 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开始,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答:①数量多。 ②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1、观察地图,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找出河姆渡遗址、贾湖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 农业格局:南稻北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考古之行 两大原始农耕 02 贰 考古之行·两大原始农耕 路线二 半坡遗址 路线一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波遗址 生活年代 活动区域 生活环境 房屋 农业 手工业 畜牧业 任务二: 各位考古学家们,请你们以老师提供的两条考古路线为主,完成你的考古发现记载表,并且同桌之间交流谈论. 贰 考古之行·探寻先民生活足迹 生活年代 活动区域 房屋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中下游、浙江余姚 干栏式房屋、木质水井 种植水稻、使用骨耜 饲养猪、狗、水牛 制陶、象牙雕刻,天然漆 距今约6000年 黄河中游、陕西西安东部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使用石器、骨器 饲养猪、狗等家畜 彩陶、简单纺织、乐器 河姆渡人(南方) 半坡人(北方) 考古登记表 贰 考古之行·探寻先民生活足迹 路线二 半坡遗址 路线一 河姆渡遗址 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干冷的环境中,特别是冬季气温低,半地穴式房屋建造于直立性好的黄土之上,可用于保温、御寒,适应北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干栏式建筑用于防潮、防虫,适应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根据你的考古发现,两地遗址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生活环境的不同 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 贰 考古之行·探寻先民生活足迹 路线一 河姆渡遗址 路线二半坡遗址 说说在两地遗址中分别有哪些考古发现?分别说明了什么? 仰韶文化代表———晚期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大房子复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