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_____,字____,自号_____,_____时____家。他的作品集为《_____》。 课题大意是: _____ “中书”意思是_____。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 谢征的官职名。在古 代“书”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作者及文体简介: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思想 南朝齐梁 陶隐居集 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官名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和吴均《与朱元思书》合称六朝书信双壁。 “书” 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 结构助词,的 共同谈论 耸入云端 泛指各种颜色 交相辉映 四季 都,全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翻译】山峰高耸入云,河流清澈见底。 ⑶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⑷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翻译】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丛,四季的景色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早晨 消散 形容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夕阳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儿 竞相跳跃 确实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谢灵运 再、又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的人 ⑸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⑹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⑺实是欲界之仙都。 ⑻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沉鳞 竞跃 5.夕日欲颓 6.欲界之仙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 ) (四季) (早晨) (坠落) (鳞,鱼) (欲界,人间) (复,再) (消散) (竞跃,争相跳跃) (仙都,仙境) (与,欣赏) 重要解词 写景顺序: 由仰视到俯视、从早到晚、由静到动。 答: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夕日、猿、鸟、鱼等。 文章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美?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些 景物的?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从不同角度描写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俯瞰 “清流见底”,欣赏两岸 景色,聆听“猿鸟乱鸣”。 第三层:抒发感慨,呼应开头。 各 层 关 系 试将这篇短文分成若干层次, 说说各层之间的联系。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川美景的?结合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山川美景 ①山川相 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色彩配 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晨昏变 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动静相 衬之美 高峰、青林翠竹、 夕日欲颓(静) 清流、五色交辉、 沉鳞竞跃(动) 古人云:“文如其人。”通过文章往往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此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分析: ①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直抒胸臆。“美”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