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美丽的画框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 “美丽的画框” 为核心,引导二年级学生探索画框的制作与美化。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身边的材料有一定的认知和操作兴趣。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画框、分析其特点、利用身边材料制作并装饰画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画框的功能与美感,掌握简单的画框制作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升对生活中艺术元素的感知能力。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画框不仅能保护画作,还能为画作增添美感的功能,知道画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画框与生活艺术的联系。 2. 艺术表现: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能运用身边常见材料(如木条、卡纸、瓶盖等)制作简单的画框,尝试用装饰元素(如贴纸、颜料等)美化画框。 3. 创意实践:结合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材料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的画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审美感知:感受不同风格画框的美感,体会画框与画作搭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提升对美术作品整体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身边材料按照制作步骤制作简单的画框,并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画作特点或自己的创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装饰方式,使画框与装饰协调统一,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感。 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框实物及图片(如木质简约画框、塑料卡通画框、自制创意画框等);制作画框的材料(木条、底板、胶水、剪刀、各种装饰材料如贴纸、彩绳、亮片等);画框制作步骤的示意图或短视频。 2. 学具:每人准备底板(如硬纸板)、小木条(或替代品如雪糕棒)、胶水、剪刀(教师协助使用)、自己喜欢的装饰材料(如彩色卡纸、瓶盖、碎布等)、一张自己的小画作(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画框实物和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呀?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呢?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出主题:“这些能装下我们画作的东西就是画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美丽的画框。” 观察画框实物和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见过的画框及其特点,对画框产生兴趣。 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画框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认识画框的功能和特点: 展示有画框和无画框的同一幅画,提问:“大家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有画框的画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理解画框保护画作和增添美感的功能。 再展示不同特点的画框,如不同材质、不同装饰的画框,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讲解画框的基本结构: 结合画框实物,简单介绍画框的边框、底板等基本结构。 介绍制作画框的材料: 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画框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准备的材料,如木条、硬纸板、雪糕棒等,并说明这些材料的可用性。 演示画框的制作步骤: 结合制作步骤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 第一步,在底板上粘上木条作为边框的基础; 第二步,叠加木条,强调竖向木条要粘在横向木条上,而不是底板上; 第三步,在做好的外框上添加自己喜欢的装饰,如贴上贴纸、系上彩绳等; 第四步,将自己的小画作插入画框中。 引导装饰创意: 展示一些装饰精美的画框范例,提问:“这些画框用了什么装饰?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自己的画框呢?” 观察有画框和无画框的画作,说出两者的不同和有画框的画带来的感觉,理解画框的功能;观察不同画框,说出其特点。 认真听老师讲解,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可以用来制作画框的材料。 仔细观看老师的演示,记住画框的制作步骤。 观察范例,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装饰想法。 通过对比和提问,让学生理解画框的功能和特点;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