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叫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他?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他? 诗 歌 欣色 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时 期 特 点 代表诗人 代 表 作 内 容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诗的“尝试” 胡适等 胡适《尝试集》等 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20年代 新诗的奠基与开创 郭沫若等 郭沫若《女神》等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30年代 新诗的规范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 戴望舒《雨巷》等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 40年代 新诗的成熟与深化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新 诗 发 展 读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诗 猜 人 下面这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闻 一 多 读 诗 红烛———闻一多 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新 月 派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写 作 背 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红烛的描写和歌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体 裁 特 点 体 裁 特 点 红烛一般在什么样的场合出现? 古代文化中,红烛常见于婚礼祝寿等喜庆的场合。 今天这首诗,却会让我们看到红烛的另一种面貌。 初读全诗,谈谈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诵 读 鉴 赏 诵 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