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本文主要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位炊事班长牢记上级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最后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鱼钩”前加上“金色的”,具有象征意义,“鱼钩”上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学习 目标 1.默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3.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重点 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点 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说一说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这是一个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发生的故事。板书:金色的鱼钩 出示图片课件。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 4.写作背景。 5.语文百宝箱。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背诵《七律·长征》,创设出一种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课文张本蓄势。】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词。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引导: ①学生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②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③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课上的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必要的教学环节中去。】 三、品读课文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点名,学生汇报。 2.用较快的语速自主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师总结。 3.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从三个事件中任选一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师总结。 5.从文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生回答。 6.在深入理解老班长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文章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 师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要能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的解读要能做到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模块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结合语文学习要素,抓主要场景理清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课件】 课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课外拓展【课件】 五、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读一读《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14、金色的鱼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和细节分析,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老班长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拓展延伸部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增强了他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有限,对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未能充分解答。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有待提升。 改进方向: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预留更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