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1376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712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二,答案,练习题,过渡,会的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人物具有“部族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王”双重身份的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哪吒”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神话人物,传说中他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英明的君王”是( ) A.大禹 B.周武王 C.商汤 D.周厉王 4.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7.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关子朝贡7次,其中10用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贵 B.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C.周天子势力强大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8.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③左右天下, 号令诸侯: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时期 D.商朝 10.“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霸主先后相维。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七雄阿时并存。其中不属于战国时期“同时并存”的是( ) A.赵国 B.韩国 C.晋国 D.魏国 12.“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1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14.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楚国 D.战国时期秦国 15.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1)。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图1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6..如图所示一书中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华而不实,虚而无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观点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8..《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19..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