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改变 B.酶是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人体内所有酶的最适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D.白化病是体内缺乏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2.多酶片含有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酶片不易用热水送服 B.多酶片可以嚼碎后吞服效果更好 C.多酶片可以超剂量服用 D.蛋白酶和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部位相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为人体供能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膳食纤维 B.含有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C.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D.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消化器官有:胃,小肠,大肠 4.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 ℃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5.其他条件适宜,探究pH对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淀粉酶的最适pH为13 ②由图可推断,该淀粉酶在时比时活性低 ③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将pH连续从7升至13,淀粉的剩余量变化会逐渐减慢 ④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将pH连续从13降至7,淀粉的剩余量变化会逐渐增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小科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甲试管加入的是淀粉液和唾液,则乙试管中应加入( ) A.淀粉液和碘液 B.唾液和碘液 C.淀粉液和清水 D.唾液和清水 7.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 8.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水、70℃的热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9.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只有4圆点处不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B.1和4、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都是对照组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 10.某同学为测定某未知固体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下表: 食物小块 淀粉酶溶液 蛋白酶溶液 振荡摇匀 37℃恒温 食物小块的变化 0.1克 4毫升 b毫升 是 30分钟 无明显变化 a克 0毫升 c毫升 是 30分钟 食物块消失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处数值分别为0.1、0、4 B.将蛋白酶溶液换成胰液,仍能得出实验结果 C.该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D.将温度调整为0℃,仍然能得出实验结果 二、填空题 11.酶是生物体的 产生的一类具有 能力的蛋白质,又称 。酶的作用特点有: 、 和受外界因素(如: 、 )影响。 12.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 ,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