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三) 《积累运用与课文理解》 一、按原文填空。 [背诵、默写] 1.博学之, , , ,笃行之。———《礼记》 2.八月里来雁门开, 。 3. ,谬以千里。 4. ,祸从口出。 5.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 。 6.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月光。 布满河床……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 ,运载 ……哦,阿妈,我们 ,去看看 ,看看 ,看看 。 7.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 , ,故为精卫,常衔 ,以 。 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 。 9.可怜九月初三夜, 。 10. .欲饮琵琶马上催。 11. ,不肯过江东。 12.梅雪争春未肯降, 。 13.我们踮着脚 ,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二、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注意书写工整,布局合理。[古诗默写] 题西林壁 [ ] 2.读一读,连一连。 [名句积累] 云母屏风烛影深 万里长征人未还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死亦为鬼雄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长河渐落晓星沉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北风吹雁雪纷纷 李商隐 3.根据情境写诗句。 [古诗运用] (1)(名校期末真题)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如“ ,复照青苔上”和“一道残阳铺水中, ”。我们还学习了送别并劝慰朋友的诗句:“ ,天下谁人不识君 ” (2)《出塞》中, “ , ”两句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抒发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壮志和爱国激情。 (3)我们班林飞擅长文艺,无人能及;张阳擅长体育,无人匹敌。要说他们谁更厉害,正如《雪梅》中所讲:“ , 。” (4)《凉州词》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其中“ 、 ”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 (5)今年夏天没怎么下雨,爷爷早就准备好了稻草、尼龙布等防霜冻的物资,他说:“夏雨少, 。”到了农历八月份,街上穿各种季节衣服的都有,爷爷说:“二八月, 。” (6)哥哥告诉我,当机会到来时,我们要懂得牢牢抓住,因为“机不可失, ”。我现在的成绩“ ,比下有余”,只要好好努力,并抓住机会,就会更上一层楼。 (7)《鹿柴》中写作者听到说话声,突出山林寂静的诗句是“ , ”。 (8)《嫦娥》一诗中,诗人猜测嫦娥会后悔,写出她内心寂寞冷清的诗句是“ , ”。 (9)日积月累:“尺有所短, ”“ ,驷马难追”“人非生而知之者, ”这些句子,都告诉了我们做人、学习的道理。 4.古代劳动人民观察生活并从中总结出的谚语,真是蕴含着大智慧呀!比如,接连下了几场秋雨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正应了那句谚语:“( )” [积累] A.立了秋,把扇丢。 B.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C.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自古以来,多少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提出疑问的重要性,以下哪句名言没有讲到提问的重要性 ( )[理解] A.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B.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三、课文理解。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课文理解]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物,有 的普罗米修斯和 的精卫,有 的周恩来和 的梅兰芳,还有 的王戎和 的扁鹊。(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2)《观潮》按照 、 、 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景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不愧被称为 。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靠 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 (4)(教材核心题)《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 →兴修水利。从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一个 的人。 (5)这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中国神话有《精卫填海》《 》《 》,学过的古希腊神话有《 》。 (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