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三节 焦耳定律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热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了解焦耳定律,并会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热问题; (4)会应用焦耳定律解释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关电热问题。 2.科学思维 (1)通过探究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分析得出电热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电热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 (1)经历电热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应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关注生活、生产中电热的应用和防止,培养关注生活与环境的意识; (2)尝试对防止电热危害以及对应用电热造福人类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个性化的生活观念。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培养学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周末,爸爸出门前嘱咐女儿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女儿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 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 后立刻就发现,女儿刚看过电视。为什么? 导体通电后都会发热 二、新知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举例: 这些家用电器的共同特点: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叫做电热器。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通电前灯泡不发热,通电后灯泡发热 通电后电阻丝热的发红,而电源线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电饭锅在通电后必需加热(煮饭)一段时间才能煮熟饭 [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I、R、t有关 [实验方法]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方法研究? 控制变量法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其中所产生的热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测量呢? 转换法 通过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 1.控制电阻R、电流I相同:研究时间t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对同一电阻丝,在电流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2.控制电阻R、时间t相同:研究电流I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通过R的电流为I,移动R0的滑片,使通过R的电流为0.5I。比较R两次产生热量的多少。 实验结果显示: 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3.控制电流I、时间t相同:研究电阻R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在通电电流大小不变,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引入:焦耳定律 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他于1840年最终发现: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这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 公式:Q=I2Rt 单位 拓展:焦耳定律的发现者 焦耳(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索尔福德,1889年10月11日卒于塞尔。 [评估与交流] 问题1: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烫,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灯泡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产生的热量更多。 问题2:电路负荷过大有什么危险?为什么? 电路负荷过大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按Q=I2Rt计算,容易引起线路发热,甚至烧毁线路。 请你当设计师:显然,我们希望热量更多地集中在电炉的发热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