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 文体 价值 文体知识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 文学常识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 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论语( ) 饥馑( ) 曾皙( ) 哂( ) 舞雩( ) 铿尔( ) 小相( ) 沂( ) 冠者( ) 喟( ) 俟( ) 撰( ) 摄( ) 比及( ) 毋( ) lún j n xī sh n yú kēng xiàng yí guàn kuì sì zhuàn shè bì wú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古人尊对卑、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者自称时,一般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如孔丘自称为丘,这是谦称;孔子对弟子冉求称求,这是尊对卑的称呼。 解题 《侍坐》弟子 人物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孔子 年龄 51 39 31 18 60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分角色朗读课文 任务: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第二部分:弟子述志(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第三部分: 孔子评志(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译为“比” 以:同“已”,是“止”的意思 居:平日、平时 则:作“辄”解,常常,总是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有人 则:那么 何以:以何,如何 第一部分小结 思考:孔子是如何引导四位弟子说出自己的理想的? 答:(1)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创造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鼓励学生发言。 (2)循循善诱。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而后假设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 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尔:相当于“然” 而:表修饰 摄:夹处 加:攻打 师旅:军队 因:接续 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子路轻率地回答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人)都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知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思考:1.仲由的志向是什么? 2.仲由的性格有什么 样的特点? 侧重强国 有抱负自信 鲁莽、轻率 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过错):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瞎)。 ———《论语·季氏》 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jù)先三人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