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植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种子传递”活动,学生细致观察根、茎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种子一天天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用心呵护种子成长的乐趣。 2、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根、茎的成长过程。 3、通过观察多种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发现根都是向地生长的成长规律,概括出植物具有向地运动的特点,这种规律是适应环境而形成的;能分析出植物的向地生长的意义。 4、植物的根总是正向地生长,向学生渗透脚踏实地做事的良好品质。 5、通过对资料的学习、整理,学生归纳、概括出植物受环境影响,有向光性和向触性的运动方式。 2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身边的运动》单元,是“生命世界”中“生命对环境的适应”方面的内容。本单元涉及的运动是广义的物体运动,包括了植物、动物人体和物质的运动,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不易观察到的植物运动。 课标指出:“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学生是在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认为植物会运动吗?认为不会运动请说明原因;认为会运动,请举例说出它的运动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还是认为植物应该会运动,但不确定,不知道植物会怎样运动,更不能把运动和环境条件相对应。说明学生平时对植物的关注度不高,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不了解,本课就要激发学生探究植物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植物的运动进行持续细致的观察。 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过什么是重力,所以学生理解向重力性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材中的向重力性降低难度为向地运动。 学生很少经历长期的观察活动,而植物的运动过程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认真观察,才会发现植物的变化。所以通过课前的栽培活动培养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多种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发现根都是向地生长的成长规律,概括出植物具有向地生长的特点;这与环境相适应。 2.通过对资料的学习、整理,学生归纳、概括出植物受环境影响,有向光性和向触性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通过“种子传递”活动,学生细致观察根、茎的成长过程;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根、茎的成长过程。 2.通过观察多种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发现根都是向地生长的成长规律,概括出植物适应环境,具有向地生长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课前实验引入:我们一起种植了红豆绿豆和小麦种子,同学们分别见证了它们不同阶段的成长历程,想不想知道咱们的小种子们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2【讲授】认识植物的向地运动 1.谁是种子的第一任父母?你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了什么?猜想种子接下来会怎样?以此类推,学生分组展示观察结果。 2.小结实验结果: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按组汇报种子的生长过程:时间、根茎的长度、生长方向、其他发现、对下一阶段的猜测…… 发现无论怎样放置种子,根都向地生长。) 3.展示其他植物根、茎的成长(陆生、水生、无土栽培):植物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我们只不过在教室里观察了红豆、绿豆和小麦,世界上就这三种种子吗?你还知道什么种子吗?你都知道有哪些种子?大胆的说说。你们知道咱们的地球有多大?5.1亿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陆地吗?还有什么?百分之七十一都是海洋,生长在水里的植物有没有根?它们的根往哪长?热带植物、寒带植物,它们的根怎么长? 4.总结:根茎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植物的根都是向地生长。) 5.奇思妙想:根为什么会向地长?是不是所有种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