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过程:认识自然界中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方法:学会使用眼、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质。能够对水的性质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自然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科学课程,要从兴趣培养做起。给学生构建情境,从情境中学习知识,用实验验证知识,提问题巩固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科学课的兴趣,打牢科学课程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水是无色的概念理解,而不是白色的。 2.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淡水资源有限,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运用“闻”和“尝”的技能。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导入新课 1.“老师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尤其喜欢去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 2.PPT展示中国美丽的水景图片。 3.总结;大自然中充满水,而水对于人生产生活很重要。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水。 板书:8.水 小组交流旅行曾经去过的地方,哪里有美丽的水景。互相展示水景照片。 引起学生对于水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为之后问题建构学习情境。 5分钟 引出问题。 “李老师的麻烦” 开始试验探索水的性质。 1.PPT展示:李老师周末去了密云烧烤郊游。返回前,用瓶子接了当地很有名的山泉水。但在回家的路上汽车颠簸,装泉水的瓶子和其他几瓶液体混在了一起。分别是:牛奶,白醋,白酒,盐水,红糖水。六瓶液体的瓶子外形一样,只有里面装的液体不同,同学们能帮李老师把它们认出来吗? 2.在讲台上出示六种样品。.小组讨论:怎样又快又准确的辨认? 3.讲解辨认液体时的诀窍: 闻时不要直接把液体放在鼻子下面,而是用手把液体散发的气味扇到鼻子下面。 有些液体有毒,不可以直接去闻。 尝时先用筷子沾取一点液体,之后把筷子放在舌头上方,不要让筷子碰到舌头和嘴。有些液体有毒,不可以直接去尝。 边说边演示。 4.通过“一看,二闻,三尝”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水的哪些性质? 板书:水无色,无气味,无味道。 提出性质的概念:在我们科学学习中,一种物体所具有的一些具体并且明显的物理特性,我们称之为性质。比如说液体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等。 5.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上。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些液体区分开来。学生使用眼、鼻、舌、手去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液体。 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又快又准确的辨认:一看,二闻,三尝。用看分辨出牛奶和红糖水,用闻分辨出白醋和白酒,用尝分辨出盐水和水。注意区分“无色”和“白色”的区别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水无色,无气味,无味道。 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足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力。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 强调重点知识。 进行科学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能力。 12分钟 继续设问。 “地质大学学生的烦恼” 继续探索水的性质。 1.PPT展示:李老师在郊游的途中碰到了几位去密云进行科学考察的地质大学学生。这些大学生在采集样本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当地湖水的样本可以装入试管中,而岩石样本因为过大,不能装入试管,最后只能放入广口瓶里面。 2.小组讨论:同样是样本,为什么湖水能装入试管,而岩石却要用开口更大的广口瓶呢? 3.提问得出结论: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够任意改变形状。岩石有固定的形状。 板书: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水的样本能够任意改变形状,装入不同大小、形状的容器中。而岩石样本有固定的形状,只能装入适合的容器中。 学生利用小组内装在塑料袋中的水研究“水没有一定形状”这一性质。 继续探索问题,发现水的性质。同时让学生运用迁移的能力,将现实问题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