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砂和黏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砂和黏土的颜色、颗粒大小、黏性和渗水性的不同。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砂和黏土,提高学生运用感官了解事物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且更加了解、认识对比实验。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养成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砂和粘土是学生常见常玩的物质,几乎每个儿童对它们都有所认识并感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把砂和黏土很快的认出来,而对于砂和黏土具体的特性却不能够肯定的说出,尤其是渗水性并不了解。所以,本课选取砂和粘土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点入手,再经过实验对比,认识砂和黏土的特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砂和黏土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的对比试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砂和黏土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桌子上的两个黑色塑料袋。比一比,看谁能不打开塑料袋,摸一摸外面就能猜出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摸一摸并回答:砂和黏土(或是其他的物品) 师:请同学们打开塑料袋,亲眼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不是你们猜的那两样东西。 生:打开塑料袋,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揭示主题:砂和黏土 活动2【活动】砂和黏土在颜色、颗粒大小的不同点 师:请同学们将砂倒在1号盘子里,将黏土倒2号盘子里。 生:将砂倒在1号盘子里,将黏土倒2号盘子里。 师:观察1号的盘子里面的东西,一起大声说这是什么? 生:砂 师:再仔细观察2号盘子,大声说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黏土 师:谁能说一说,用眼睛看是怎样认出砂和黏土的? 生:颜色是不同的:砂是褐色的,黏土是黄色的。 颗粒大小是不同的:砂的颗粒大,黏土的颗粒小。 师:认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感受出砂和粘土的不同特点? 生:思考并回答:用手摸摸、捏一捏、攥一攥等。 师:带领学生亲手试一试。先用拇指和食指捏些砂,捻一捻,边捻边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生:捏起砂捻一捻,体会手的感受 师:然后弄掉砂,再捏些黏土捻一捻,体会一下手又会有什么感受。 生:捏起黏土捻一捻,体会手的感受 师:接下来,抓一把砂,用力攥一攥,手有什么感受。 然后像刚才一样弄掉手上的砂,再抓一把黏土使劲地攥一攥,体会一下手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攥一攥砂体会手的感受,攥一攥黏土体会手的感受 师:通过刚才的捏一捏、捻一捻、攥一攥,你的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砂粗糙,手疼;黏土细腻,很柔软,手不疼。 师:砂颗粒大,我们用圆圈○表示;黏土颗粒小我们用点·表示。(板书:砂颗粒大、黏土颗粒小) 活动3【活动】认识砂和黏土的黏性的不同 师:做个小小的竞赛游戏。“搓条大赛”:请1357列每位同学将湿砂放在手上,2468列每位同学将湿土放在手上,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搓成一根条。 生:搓条并举手,选出优胜者 师:“净手比赛”:用桌子上的湿毛巾将手擦干净,擦完后立刻举手, 生:擦手并举手,选出优胜者 师:黏土和成泥能搓成条,但手上有泥,很脏;可是湿砂不能搓成条手上却没有砂很干净,为什么呢? 生:湿黏土粘手,手是粘粘的,擦不掉;湿砂搓不成团,手是干净的,不粘手 师:所以这就说明了他们的黏性是不同的,砂有没有黏性? 生:没有黏性 师:黏土呢 生:有黏性 活动4【活动】砂和黏土渗水性对比试验 师:渗水性的强弱不同。 解释渗水性:水通过介质的难易程度就是渗水性,今天所说的介质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砂和黏土。 介绍实验装置:杯子、露头、勺子、砂、黏土、水 生:观察实验装置 师:出示实验要求 生:小组实验;组长记录现象和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