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热空气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广泛利用。 2、学生会做“热空气会上升”的实验,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互助方式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科学知识方面: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中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性质,认识了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了解了空气与生命的关系。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证明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对于热空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相关知识,有些同学知道热气球要靠火加热才能飞上天空。但他们对热空气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个的表象上,要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课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现象认识到本质。 科学能力方面: 三年级学生在以往的科学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但是独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课上需要教师指导提示,帮助学生把探究的方向。 3重点难点 1、重难点分析: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几个观察实验,让学生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最后发现热空气会上升。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性质的,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加深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因此,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知道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难点:学生在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归纳认识热空气比轻,会上升的性质。 2、解决策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本节课采用探究的方式,用谈话法、观察实验法等多种手段来突出“热空气会不会上升”这一重点。解决问题需要进行观察实验,而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是个难点。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搭脚手架”的方式:老师先提供材料,再以问题的形式出示设计思路,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学生把问题与材料一一对应,运用这些材料学生就能够完成实验的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从而突破了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出示风车)今天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风车,谁能让它转动? 2、谈话:(出示纸筒)老师现在不吹它,我用这个纸筒就可以让风车转动,你信吗?(教师操作)那你们知道在这个纸筒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吗? 3、小组讨论:教师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点燃的蜡烛。风车为什么在火焰上就会转动呢?小组之间说一说。(提示:蜡烛周围有什么?点燃后,周围会有怎样的变化?) 4、小结:蜡烛的周围有空气,点燃后,周围的空气就会变热,成为热空气。风车在火焰上转动,很可能和热空气有关系 活动2【讲授】二、感受热空气,初步认识热空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1、谈话: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些热空气?一会给你们时间,现在请你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先点燃蜡烛,(讲解点燃蜡烛的方法)把手放在没有点燃蜡烛的空气上方,慢慢向下移动。体验一会儿,移开,再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向下移动,体验一会。这样反复体验几次,最后熄灭蜡烛。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学生操作感受热空气 找同学说一说感受教师板书 手热、向上顶手 追问:你认为是谁在顶你的手?为什么会顶手? 估计:我感觉到很热;手放在旁边时没有感觉,放到火焰上方就感觉到热, 感觉到有东西向上顶手…… 3、小结:看来火焰周围有热空气,热空气还不断向上升。 活动3【活动】三、实验探究热空气的性质,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一)思考实验方法 虽然我们感受到了热空气,还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