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点亮小电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小电珠的结构,准确说出小电珠的构造。 2. 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会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电珠。 3. 借助电池、开关、小电珠和导线等材料,能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能演示开关的作用。 4. 在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探索的乐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在交流中感悟和提升。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本课的内容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对小电珠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利用学具袋里面的材料尝试了点亮小电珠,但对于小电珠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点亮方法也是简单的组装与连接,只知道连接后能够使小电珠亮,但不懂为什么能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借助电池、开关、小电珠和导线等材料点亮小电珠活动,能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连接简单电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引入(3分钟)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灯中的一种,小电珠。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电珠?教师板书:小电珠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小电珠:路灯、手电筒、灯笼里面、路边彩灯。 (设置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点亮小电珠(27分钟) (一)观察小电珠的构造 1.过渡:这么多的地方用到了小电珠,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小电珠的结构。 2.学生交流自己对小电珠的认识:金属丝、玻璃、金属壳……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小电珠的认识程度) 3.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小电珠: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地观察,小电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4.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生1:外面有玻璃外壳,金属外壳 生2:里面有金属细丝 生3:最下面还有一个金属小点点。 5.师生共同观察小电珠的结构:(讲解)小电珠的上面是用玻璃泡做的,下面是金属做的,周围有一圈圈的螺纹;最底下还有一个小圆点叫做连接点。小电珠的玻璃泡里面有一根很细的灯丝和两个接线柱。如果把小电珠打开,会发现一只接线柱与连接点相连,另一只接线柱与金属壳相连,金属壳也属于连接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能力) (二)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电珠 1.过渡:咱们已经了解小电珠的结构了,现在你们能不能利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让小电珠亮起来 (投影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册第19页记录表) 教师进行板书:点亮 2.实验前提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的方法和小组评价加分规则,明确观察记录的方法。 3.学生探究点亮小电珠的方法,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效率意识。)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根据要求中提出的评分规则给小组加分。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小电珠点亮了吗?是怎么连接的?其他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汇报交流的能力,认真倾听习惯) 5.学生实物投影记录单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板书贴图活动 (三)比较不同连接方法,归纳连接规律 1.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片,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将小电珠点亮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整理思路,方法总结,初步感知电路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贴图,寻找这些不同方法的共同点,发现:都只需要材料导线、小电珠、电池。都分别连接了电池的正负极,小电珠的两个连接点。 3.提问:连接了这些点后小电珠为什么亮了? 4.学生思考这样连接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解释简单电路的概念:形成一个圈,有电循环通过,形成闭合回路 5.出示电流走动图,初步认识闭合回路。板书:闭合回路 (设计意图:观看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