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689

11.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3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导体,绝缘体,教学设计
  • cover
11.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有些物质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电通过,它们被称作绝缘体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检测,使学生经历猜测、检测、总结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和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2学情分析 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结构、和开关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电路。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但还都只是些模糊的概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知之甚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16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从而建立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的、充满生命力的认识。而对于人体、水是否导电的探究,这应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本课中将引入万用表,力求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地对他们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科学探究方面: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然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只能零零散散地说出其中了几个步骤,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现实的。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我们采用了将一根粉笔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意在为学生后面“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能派生出更多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检测18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的一个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渗透了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分工的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检测初步认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用导线将电池、小电珠、开关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电路,让电流在电路中流动起来,就可以点亮小电珠。投影打出定义,投影连接电路图。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电珠吗? 学生说教师实验:教师用导线缠绕在一起,小灯泡不亮,将铜丝或铁丝连接在一起小电珠亮了,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我们把向铜丝这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容易导电。(板书:容易导电)像塑料这样不能够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说它不容易导电。(板书:不容易导电。) 活动2【讲授】制订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1.学习检测一根粉笔的方法 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粉笔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呢?如果一根粉笔容易导电小电珠会怎样?如果不容易导电小电珠会怎样? 怎么证明你的想法呢?小组分组讨论一下研究方法,并把它画出来。 2.提问: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检测? 3.汇报后教师提出具体的检测要求:(幻灯片投出) (1)检查电路本身是否有问题,看能不能点亮小电珠; (2)为了减少失误,要至少检验两次;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 1.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一根粉笔的检测方法,那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容易导电的还是不容易导电的吗? 2.师谈话:在检测前我们先预测一下,(投影出记录单)你认为这些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可以点亮小电珠,哪些不容易导电,不可以点亮小电珠?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用√表示,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用○表示。 3.各小组预测完后,组长到前边领实验材料,并按照提出实验要求进行检测。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