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观察、实验、假设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2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并不知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置境,导学体验 请文艺委员唱一支歌。 听到 XXX同学的歌声,同学们想过没有,声音会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首先在歌声中进入研究课题,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的猜想增加一点悬念。) 活动2【讲授】探究问题 1.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一份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2)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敲击的距离也要一样。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不能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记录员要认真填写活动记录。 注意安全,一定要小组合作,不能一个人动手。 ①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②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设计理念(除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的相互合作,让学生知道合作要相互配合,服从团队的任务分配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团队的共同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讨论交流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师: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5)小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板书) 设计理念(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去研究,这样得出一样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2.活动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演示实验:在墙面上敲击;水槽里击打石块;教师在学生中间说话) (2)实验的途径提示 (3)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分组讨论、研究,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 汇报实验结果: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与别人合作欲望,并能在合作过程中做好相互的配合,共同完成一个活动任务,从中懂得:与人交往时,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3.活动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假如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声音会怎样?(学生猜测结果)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中放进一个闹钟,人们在罩外可以听到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