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B(福建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4-25五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地球越往深处温度_____,压力越大。 2.(24-25五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如图所示,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_____原理。使用潜望镜时,两个平面镜的摆放方式应该是_____的(填“垂直”或“平行”)。 3.(24-25五年级上·福建厦门·期中)“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沿_____传播。 4.(23-24五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夏天到了,同学们去树荫下乘凉,看到大树底下有很多的光斑。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些光斑形成的原理:是_____而形成的。 5.(24-25五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_____。 6.(23-24五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的原因是地球上有_____。 7.(24-25五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中,释放的能量会以_____的形式传播很远,还会引起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8.(24-25五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海拔较低,地面低平宽广,起伏不大,这样的地形叫作_____。 二、选择题(30分) 1.(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关于地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都是缓慢的 C.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现象 D.地震对人类有一定的影响 2.(23-24五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观察下图,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会( )。 A.不发生变化 B.裂成几块岩石小碎块 C.变成沙子 D.变成粉末 3.(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明在新疆旅游时看到一处如下图所示的景点“风蚀蘑菇”。经导游介绍,“风蚀蘑菇”很久之前还是一块柱状的岩石,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蚀作用,请问风力作用最强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没有区别 4.(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地球的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下图所示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板块碰撞 D.流水作用 5.(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对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土豆泥代表地壳 B.番茄酱代表岩浆 C.模拟实验中听不到任何声音 D.实验中不需要戴护目镜 6.(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明想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制作代表地壳的蓝色橡皮泥时,厚度应该(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D.厚薄没有要求 7.(22-23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 B.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地貌 C.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旦形成后就不会再改变了 D.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 8.(23-24五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平面镜 B.棱镜 C.凸透镜 9.(24-25五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可以得到( )。 A.黑光 B.白光 C.紫光 10.(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许多种颜色,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橙、黄、绿、靛、蓝、紫 B.红、橙、黄、绿、蓝、靛、紫 C.黄、绿、蓝 D.红、黄、蓝 11.(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 B.池水映月 C.海市蜃楼 D.一叶障目 12.(24-25五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把一根铅笔垂直放入水中,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看,它( )。 A.都是直的 B.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