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0240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07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5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左丘明 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经/传之分———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传:继承了《春秋》的体例、写法,也丰富了《春秋》的内涵。 《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①通 史: ②编年体: ③国别体: ④断代史: ⑥纪传体: 古代历史散文的体例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背景探寻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数代互相通婚以结盟好,指联姻、婚配。 烛之武 退秦师 左传 郑国形势分析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军事力量: 大敌当前 冰临城下 情势: 计无所出 危在旦夕 郑国形势分析 郑国形势分析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军事力量: 大敌当前 冰临城下 情势: 计无所出 危在旦夕 地理位置: 进退维谷 腹背受敌 迫在眉睫 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式的?从中读到什么隐藏信息?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 未驻扎在一起,有瓦解的可能。 问题探究 攻打原因中也可看出与秦国没有大的利害关系,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 佚之狐——— 烛之武——— 课堂讨论 秦 伯——— 晋 侯——— 佚之狐的说理艺术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译文: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的说理艺术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译文:郑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①首先,“自责”。 ②其次,“恭维”。 ③最后,“提醒”。 郑伯的说理艺术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译文:郑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