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895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0-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2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优化组合,名校,百强,纲要,中外
    小题精炼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分值:每小题3分,共51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铁犁牛耕推广 B.华夏文化认同 C.百家争鸣形成 D.礼乐制度崩坏 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说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B.血缘成为维系文化、政治认同的纽带 C.全国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的差别已消失 3.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了(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的崩溃 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 4.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由此可见,此时齐国(  ) A.交通发达尽享地理优势 B.成为中原地区经济中心 C.变法在各国中最富成效 D.社会经济有了重大发展 5.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这一举措(  ) A.反映了诸侯国对人才的需求 B.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5·湖南湘东十校高三联考)公元前673年,郑、虢两国共同讨伐王城,并且“享王于阙西辟”。公元前635年,“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周天子仍具有至上权威 D.宗法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7.(2024·山东日照三模)聘礼是王、诸侯国之间结好关系之礼。西周时期,聘礼主要是天子聘诸侯,诸侯觐见天子,诸侯间的互聘并不显著;春秋时期,天子与诸侯间的聘礼十分稀疏,诸侯间的聘礼日益频繁;至战国,聘礼已不再经常举行,七国间由辩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却非常频繁。这表明(  ) A.时局变化推动礼仪革新 B.外交更加注重现实利益 C.实力决定列国关系走向 D.诸侯国结盟与背盟频发 8.(2024·江苏南京二模)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吴王阖闾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同姓不婚”的传统。这表明(  ) A.血缘疏远导致诸侯矛盾激化 B.礼乐制度丧失了社会约束力 C.诸侯纷争影响社会观念变化 D.联姻是建立同盟的前提条件 9.(2024·广西河池二模)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而秦国以军功赐爵受田的做法更是打破了世禄、世业的传统秩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 B.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C.官僚政治产生发展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10.(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  )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 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 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11.(2025·湖南百师联盟高三联考)1961年,山西祁县(战国时属赵国)出土了数十公斤货币,种类达29种之多。其中能确定为赵国货币的有5种,另有韩国货币7种、魏国货币6种、燕国货币2种,还有9种难以确定国别。这反映了当时(  ) A.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B.北方统一市场的形成 C.赵国国家实力的强大 D.国家统一趋势的初显 12.(2025·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摸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