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898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0-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169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优化组合,名校,百强,纲要,中外
    小题精炼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分值:每小题3分,共48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先秦诸子虽“百家异说”,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 著作 相关论述 《孟子》 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官僚政治的确立 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 D.集权制度的完善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据材料推知,秦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 A.重视实行广纳贤才的用人政策 B.通过变革制度为崛起准备条件 C.对诸侯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 D.政治优胜奠定军事胜利的基础 3.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建议嬴政网罗天下英才:“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的建议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由此可知(  ) A.秦王嬴政是个求贤若渴的皇帝 B.采用特殊的人才政策在秦统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C.李斯的建议直接导致了秦的统一 D.李斯与郑国一样,游说嬴政 4.柳宗元的《封建论》写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中“公天下之端”指的是(  ) A.“废分封,行郡县” B.“明法度,定律令” C.“六王毕,四海一” D.“设三公,置九卿” 5.下图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这反映出秦朝 (  ) 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 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 6.《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 A.六国反抗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B.秦的治国模式没有优越性 C.楚国旧地对秦统一缺乏认同感 D.楚国的人民意图统一全国 7.(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东方六国全都真正臣服于秦始皇 B.秦始皇巡视各地,特别关注民生问题 C.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D.秦朝的统治基础非常稳固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8.(2025·贵州黔东南摸底)秦朝时期,修筑了灵渠、褒斜道等工程,众多船舶能够畅行于黄河、长江、湘江、珠江及岷江。这(  ) A.成功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C.折射出秦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反映了大额贸易的逐渐兴起 9.(2025·黑龙江龙东联盟大联考)学者王蘧常论称:始皇帝散纵而成一统,立制以仪百王,虽享国日浅,而后之称皇称帝者,皆阳斥而实阴祖之,莫能外也。其善者,则犹肖子肖孙;其不善者,则不肖之子若孙也,则谓其未尝亡可也。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朝(  ) A.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 B.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 C.称帝建制的深远影响 D.阳儒阴法的统治策略 10.(2025·广东八校联考)学者费双应认为“秦朝郡县制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