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990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4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70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优化组合,名校,百强,必修,选择性,历史
    小题练54 政治制度 1.A [依据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辅佐)之,勿使失性……”可知,上天创造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同时君主需要听取臣子的建议,这反映出原始时期的民主传统历经数千年仍然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一定影响,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原始民主传统仍具有一定影响,未涉及分封制的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C项;春秋时期,贵族政治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2.B [根据材料“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可知,汉光武帝总结西汉晚期以来皇权旁落、强臣擅权的教训,针对这一情况,矫枉过直,将中枢权力收归尚书台,而三公仅仅是个门面而已,没有实际权力,即确立了新的行政中枢以加强君权,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地方治理,且不符合史实,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针对中枢权力,与分封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文书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A [据材料可知,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这体现了斯巴达政治制度中包含一定程度民主因素,故选A项。] 4.C [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可知,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故选C项。] 5.C [据材料“如果首相所在的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首相必须下野,由在选举中赢得多数的党重新组阁……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并提名阁僚,总统能否连任不会直接受到国会选举胜败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与美国都实行选举都有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项。] 6.A [据题意可知,民国初期的政党来源广泛,包括之前的各种势力,这说明民国初期的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北宋中期”“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等信息可知这里的他是王安石,结合所学,王安石为了改变“积贫”局面采取了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措施调控经济开辟财源,故选A项。] 8.A [根据材料“通其变,使民不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当适时而变,强调变法要适应时代要求,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应当适时而变,没有涉及民众意愿,排除C项;梁启超没有强调要借助儒家思想,排除D项。] 9.A [据材料“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血缘关系网络”“相应的制度体系”可知,当时社会血缘政治色彩浓厚,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呈现出明显的家国同构特征,故选A项;先秦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集权政治,排除B项;聚族而居现象在商周之前已出现,排除C项;材料所示为血缘宗法关系,属于传统的贵族政治,不是对其造成冲击,排除D项。] 10.C [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从票拟到辅佐皇帝再到“举天下国家之务”,说明内阁权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的问题,只是强调内阁权力不断扩大,排除A项;明朝内阁辅佐皇帝,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国家事务,未体现内阁直接秉承皇帝旨意,排除D项。] 11.C [据材料可知,在清末新政中,1906年成立了编制馆进行官制改革,具体如设立资政院负责立法,设十一部掌行政,法部负责司法,将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分离,有助于推动晚清政治体制的转型,故选C项;据材料编制馆是“作为编纂官制的专门机构”可知,它并不具备中枢决策职能,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清末新政中官制改革的分权措施,无法体现从形式上确立近代国家制度,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分权思想是学习了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但没有完全照搬,如大理院负责审判,“完全照搬”说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