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2759

【任务驱动式】3.4.5 蒸腾作用 教案 (表格式)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702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2024,北师大,格式,任务,教案
  • cover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5节 蒸腾作用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5节 蒸腾作用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前导知识: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以及植物运输营养物质。 后续知识:为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节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1.主要内容 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器官: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茎和幼根也有少量参与。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灼伤。 ③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等。 2. 实验与活动 经典实验: “观察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如用塑料袋包裹植物枝条,观察水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环境的过程。 2. 识别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结构:气孔、保卫细胞)及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 3. 阐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如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体温)及对自然圈水循环的贡献。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如气孔开闭机制)。 2. 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如“带叶 vs 去叶枝条”水分散失对比),培养实证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 3. 探究实践 学会观察植物蒸腾现象(如套袋实验) 4. 社会责任 结合生态视角,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在维持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树立保护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明确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途径,理解其对植物生存和环境的双重价值。 2. 气孔的开闭机制及其对蒸腾速率的调控。 【教学难点】 1.气孔调节的微观机制 学生对保卫细胞吸水/失水导致气孔开闭的生理过程可能存在抽象认知困难2. 蒸腾作用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易混淆“蒸腾作用”与“蒸发”“光合作用”等过程,需通过对比表格或情境案例辨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图一和图二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露珠,体现了叶表皮什么样的特点? 图三和图四则是不同的情况,是植物的吐水现象,这些水怎么进入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呢?这种吐水现象属于植物的什么生理过程呢? 并思考玉米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去哪了? 回顾旧知识(叶表皮的结构特点、水的吸收和运输),积极找出蒸腾作用相关的知识? 新知探究 一、蒸腾作用 【任务一:蒸腾作用失水】 看课本101页的植物蒸腾失水实验示意图和老师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回答 以下问题,并总结什么是蒸腾作用。推测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途径。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教师任务】 课前做好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这个过程要密切关注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因为讲授此节知识已是广东比较冷的时候,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会下降。 引导好学生思考课本中罗列出来的相关问题。 【任务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观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视频,学习别人如何进行制订实验计划又是如何实施实验的,最后尝试说出实验的结论。 【教师任务】 播放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视频 启发同学们思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叶片气孔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阅读课本101页的实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尝试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的部位和器官,还有蒸腾失水的途径。 认真看视频,去发现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特点。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