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396

14. 爱护胃和肠 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480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爱护,课件,教案
    14. 爱护胃和肠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生命世界领域———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本课选自首师大版《科学》第4册,《关爱健康》单元的第二课《爱护胃和肠》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等特点。 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完饮食与健康后,对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对消化器官各部分名称、位置及形态进行研究。在对本课学习后,学生将对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有充分了解,最后再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即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保健,学生将在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及方法。 2教学目标 在观察、讨论、感知的过程中,知道消化器官的形态、位置,做出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修正认知,建立科学概念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现状来看,在前测中发现本班学生知道食物在身体里会被消化、吸收、转化成能量以及排泄。知道食物进入身体后会经过哪些部位,但是对消化道各部位的具体位置、形状等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从学生的技能现状看:学生在前段学习中,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如能够按一定顺序观察,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抓不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描述和解释的能力较弱,表达时不够完整;但是使用模型,建立模型的能力较弱。 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动口、动手、动脑交替进行的课堂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难点:建立消化器官模型。 5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的准备:课件 2.实验用具的准备:人体半身模型、人体轮廓图等 3.学生用具准备:橡皮泥、剪刀、彩纸、胶棒、人体消化器官前测]等 6教学评价 对学生建立模型情况的的评价: A级: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并画在人体轮廓图上,位置及形态正确,较好的完成活动中的任务; B级: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并画在人体轮廓图上,位置及形态基本正确,能基本完成任务; C级:不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画出的消化器官出现较大问题,无法完成活动中的任务或出现较大问题。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出示学生吃东西的图片并提问 1.提出:同学们,我们吃的食物多得像一座小山,但是,我们并没有长得像一座小山。我们吃下的食物去了哪里?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消化、吸收、转化、排出体外 活动2【讲授】发现问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猜想并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一)猜测: 师:展示学生课前画的食物的旅行路线。 生: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所认为的食物旅行线路 教师把不同学生的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二)找出前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组成、顺序、位置、形态 学生找不同的地方: 1. 有哪些 (食物经过哪些地方) 2. 位置 3. 形状 4.顺序 教师记录副板书 活动3【活动】解决问题1:解决消化器官的名称及顺序 三、通过视频,学习消化器官的组成及顺序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食物正确的旅行路线。 学生观看课件,认真倾听,并按要示记录所需要的信息并汇报(第一次修改,主要修改消化器官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修改板书,按正确的顺序记录消化器官的组成(即食物旅行的路线)。 教师适时简介肝胆胰脏会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和胰等,虽然他们不在消化道内但是他们也会参与消化 活动4【活动】解决问题2:通过观察人体模型,学习消化器官的形态大小 四、通过人体模型学习消化器官 1.摸一摸,感受大小、形状; 2.摆一摆,感受位置 学生观察人体模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