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新闻阅读(一)新闻评论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2.引导学生填写“新闻类型对照表”,对比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不同特点。 3.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媒体报道新闻的方法和途径,养成浏览报刊、新闻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习惯。 【拓展资源】《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课型及课时建议】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1.本文是围绕第四个国际公祭日而写的一篇新闻评论,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教师提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指的是在文章(尤其是议论性、评论性文本,如新闻评论)中,直接或间接体现作者对所论述话题的立场、态度、看法或核心主张的句子。 2.要求学生梳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结构。 (1)提示学生用红色直线勾画各段中心句,从课件提供的两个结构选项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一个。 (2)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选择的选项,研讨自己选择该选项的理由(或未选的选项不合理的原因) 活动二:指导学生比较发现,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填写已知内容。 2.提示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讨自己有疑惑的内容,并互相释疑解惑。 3.小组补充完善后,交代各小组长记录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引导。 活动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多视角认识新闻评论 (一)学生阅读丛书文章《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该文报道的角度、所持的立场与本文有何不同。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完善幻灯片上的思维导图,理顺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作者立场的语句。 (二)学生阅读丛书文章《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文观点,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层面展开论述的? 【布置作业】 关注并思考:同是国家公祭日,不同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却各有特色。在网络上搜索201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新闻报道,看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有何不同。 媒体类型 报纸 电视 新闻 APP 抖音、微信 【板书设计】 新闻评论结构 新闻评论特点 评论论述层次 【教学建议】 1.本课通过案例分析、表格填写、互动讨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理解新闻评论的核心特点及新闻类型差异,初步建立新闻媒介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媒体(如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地方晚报)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差异,初步理解媒介立场与传播目的的关系。 3.课后作业不能流于形式,不仅学生要做,老师也要借助网络搜集材料,利用晚自习或早读课的时间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媒体新闻报道的方法。(
课件网) 任务一:新闻阅读 新 闻 阅 读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5课时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新 闻 阅 读 子任务三:新闻评论阅读 学习内容 教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丛书:《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1.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2.填写“新闻类型对照表”,对比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不同特点。 3.探究不同媒体报道新闻的方法和途径,养成浏览报刊、新闻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习惯。 学习目标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一)本文是围绕第四个国际公祭日而写的一篇新闻评论,请在浏览课文后,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二)同学们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认可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