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通过多种方法使蜡发生变化,学生认识到只发生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 知道蜡也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实际燃烧的是气态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固态蜡的特点。 2.通过多种方法使蜡发生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的概念。 3.通过给没有蜡芯的蜡加热,分析出蜡燃烧的实质是气态蜡。 4.通过不同的句式,培养学生汇报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2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的过渡阶段。 知识贮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经过五年级上册《变化的水》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并且温度的改变可以使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换,例如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液态的水。经过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空气》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并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 2、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前,我曾经通过三道前测题对五(4)班的学生关于蜡的前概念进行了调取。 ①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形态的蜡? 52%的同学只见过固态的蜡,45%的同学见过固态和液态两种状态,3%的同学没有见过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同学都不知道蜡也有气态这一状态,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2点燃蜡烛后,你看到的是蜡烛的哪一部分在燃烧? 83%的同学认为是中间的绳子也就是蜡芯在燃烧,3%的同学认为是蜡油也就是蜡的液态形式在燃烧,而蜡燃烧的实质是气态蜡在燃烧这一事实课堂上需强化。 3两张同样的纸,一张纸折成飞机,一张纸燃烧掉,最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已有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学会了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表达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推测并验证气态蜡的存在,改变学生已有经验中“认为蜡芯和蜡油在燃烧”的错误认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出示无芯蜡图片,引出蜡的研究 1、教师出示PPT:“你认识它吗?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蜡。” 环节意图:集中话题。 2.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的这种物质就是--蜡。 图1:PPT中的蜡图片 环节意图: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2【活动】利用感官观察,形成对蜡物理特征的认识,为蜡能否还原做准备 1、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可以利用哪些感官对桌上的这一小段蜡进行观察?” 预测1:如果学生只想到用眼睛看的方法、或用手摸的方法。 对策:启发学生借助多种感官观察蜡。 预测2:如果学生都想到了,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 2、学生分组实验,为每一小组提供没有蜡芯的一段蜡,学生借助多种感官观察蜡。 3、提供固定的句式“我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蜡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汇报时描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通过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方法,发现固态蜡是一种看上去白色的、圆柱形,摸上去光滑,闻上去没有任何气味的物质。 环节意图:用一小段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方法更全面的认识了固态蜡的物理特征,为后续发生变化后的物质还是不是蜡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固定的句式“我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蜡有什么特点。”描述了自己对蜡的认识,有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3【活动】利用实验操控,认识蜡的物理变化--还原是蜡 1、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你面前的这一小段蜡发生变化?这一小段蜡会发生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