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浮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知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会简单的计算浮力的大小。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没有学习过力学的相关内容。在本单元的起始课学习了《推力和拉力》一课,知道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活中对力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利用浮力的现象。通过两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实验当中。 3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 难点:能够通过改变物体的外形从而改变物体的沉浮。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这是一个量筒,里面有一个乒乓球,怎样在不翻倒量筒的情况下把乒乓球取出来呢? 2.找一名举手的同学说方法并进行演示。(如果举手的同学很多就采用抢答的方式) 预设:学生回答用水使乒乓球浮起来,并到讲台前将水倒入量筒中。将乒乓球取出。 3.能跟大家说说你用的是什么原理把乒乓球取出来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出利用水有浮力。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浮力。 5.实验一:我们来感受一下浮力。请同学们把乒乓球放到水槽当中,向下轻轻按一按,看看自己能不能感受到浮力。 学生完成实验一,将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手按压在水中的乒乓球感受浮力。 活动2【讲授】实验探究感知浮力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人们游泳,救生圈,轮船,潜水艇,马桶储水箱自动关水。 2.教师推送幻灯片展示学生说到的浮力应用图片。(重点讲解马桶储水箱利用浮力) 3.什么是浮力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叙述自己对浮力的理解。 4.我们来看看小学科学是怎么定义浮力的。大家读一读争取把它记下来。一会儿找同学来说。 学生学习浮力的定义。 5.谁记下来了,给大家复述一下。(用抢答的方式) 学生抢答并复述浮力的定义。 6.教师提问:在水中漂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 7.出示在水中下沉的塑料块图片。 8.我们来做个调查,看看大家的猜想情况。 学生通过平板完成猜想。 9.教师总结学生猜想的情况,找同学分别说一说做出选择的理由。我们还用抢答的方法。 10.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 预设:学生能说出利用实验的方法。 11.实验二:动手实验完成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探究。 12.教师介绍为大家提供的实验材料:测力计,在水中下沉的塑料柱,还有水槽。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13.汇报交流,先说一说你的结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自己组的发现和操作的方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操作方法是先测量了塑料柱在空气中的拉力是0.4牛,放入水中后变成了0.1牛,少了0.3牛,是因为它受到了浮力作用。 14.根据测量的数据,大家能知道这个塑料柱受到的浮力大小吗?教师推送测量记录图片,请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填写。 学生填写教师推送的测量记录单。并提交。 15.教师推送在水中下沉物体浮力计算方法的图片,请学生填写和提交。 学生填写教师推送的浮力计算公式,完成浮力的计算公式并提交。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1.下面我考考大家,铁在水中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 预设:学生会说下沉的。 2.出示钢铁做的铁碗,那这个轮船也是钢铁做的,它怎么就飘在水面上了?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铁碗是空的。 3.实验三: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4.老师给每组发放了橡皮泥,橡皮泥在水中是下沉的,怎样能使橡皮泥在水中漂浮起来呢? 预设:学生会说做成船形。 5.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