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 勺柄是怎么热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不同时,温度较高的物体会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热,同一物体上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传递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能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热传导的现象,能利用温度不同时,热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这一科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21·世纪 教育网 3、体验探索热传导现象的乐趣。 2学情分析 总的来说:五年级学生经历了两年半的科学学习研究。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首次学习热学知识,通过《物体热胀冷缩》一课的学习,认识了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还了解热水、火、阳光等都是热源,可以给物体提供热能。同时,学生已经接受了实验技能的训练,并且在生活中累积了大量的热传导的事实现象,这些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服务。 前概念侦测: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较多的热传导事例,尤其是热水杯中的金属勺柄是怎样变热的现象是学生生活里常见的。但学生并没特殊的注意与分析过,然而他们有许多自己的想法。 前测:将勺子浸泡在热水中,勺柄是如何变热的?在对学生的前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一致性的想法:即热是沿着勺心传到勺柄的。但学生对热量传递过程的分析中,有的学生既考虑了热水与勺子之间(物体间)的传递,又考虑勺子上(一个物体)热的传递,很接近科学概念;有的学生考虑的比较单一,只关注了热在某个物体上的传递,与科学概念有一定差距。同时,学生对热为什么会进行传递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以往教学中。我们通过勺柄怎样热的产生问题,再通过加热铜棒,观察小棒掉的实验,还有增加加热圆金属片融化蜡膜的实验,都是注意建构“热从高温传向低温的概念。没有引发“热为什么要传递”的思考,即没有为将来认识能量的运动打下联系的基础。21教育网 教学中,将以这些前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现象的分析,经历实证的推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不同时,热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这一科学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温度不同时,温度较高的物体会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热,同一物体上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传递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2-1-c-n-j-y 难点:学生建立热传导概念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 情景引入集中话题 利用金属勺在常温下可以穿过两根钉子见的缝隙,加热勺子后穿不过的事实现象引发问题 加热后为什么传不过去了?(热胀冷缩)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加热后勺柄也会热也会膨胀) 你在生活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吗?加热勺子的勺口,为什么柄也会热啊? (学生解释,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意图: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水平,组织、梳理、明确学生的想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这里是教师对学生的评测点,影响着后续的教学活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啊?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建立假说,教师根据情况安排把铜棍泡在热水中的活动。) 活动2【讲授】二 实证推理 组织学生进行给金属棍加热的实验。 1介绍实验材料(一根涂有蜡的金属棍) 2提问:你觉得如何利用这根涂有蜡的金属棍呢? (师生互动分析实验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观察点、) 3学生实验:利用酒精灯给金属棍加热,观察金属棍上蜡烛融化的变化。 不论加热金属棍的中间还是两端,都会看到蜡烛融化的情况。 4汇报:我看到金属棍上的蜡从一端融化到另一端(或中间向两边),说明热是从金属棒的一端向另外一端传递的。21cnjy.com 意图: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信息。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